
荷兰留学生政策 | 收紧国际学生政策让荷兰经济与教育面临双重挑战
荷兰一边喊着“要减少国际学生”
一边自家大学接连陷入“校园不安全”丑闻
专家警告:短视的教育与移民政策
可能让荷兰经济倒退十年
声誉再失十年
▌🧱从开放到封闭,只用了几年
曾几何时,荷兰是欧洲最开放、最吸引国际人才的国度。留学生、科研人员、外来劳工共同撑起了荷兰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实力。可短短几年,一切都变了。
政府收紧留学签证、限制英语授课、延长入籍年限、减少劳工移民——“国际化”不再是荣耀,而成了政治口号下的负担。
来源:iamexpat.nl
在民粹浪潮和选票压力之下,外国人逐渐成为最方便被“开刀”的群体。然而现实残酷:荷兰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人才短缺。
从医院到物流中心,从建筑到科研实验室,岗位空缺超过45万个。结果是一边缺人,一边赶人——荒谬得近乎滑稽。
💸 数据打脸:少一个留学生,就少一份未来
最新研究来自荷兰经济研究机构 SEO Economic Research。他们警告:如果政府继续削减国际学生数量、取消英语授课课程,荷兰经济将直接损失39至48亿欧元。
本科国际生或锐减75%,硕士阶段减少25%。最受影响的将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乌特勒支——这些正是荷兰经济的心脏地带。
短期内或许能减轻住房压力,但长期后果是:创新力下降、税收减少、人才断层。
报告直言:“如果国际学生不再留下工作,荷兰未来十年的竞争力将被彻底削弱。”
🧑🏫 大学界发声:调整可以,但别自残
荷兰多所顶尖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莱顿大学、乌特勒支大学、伊拉斯姆斯大学——联合委托了这项研究。校方一致认为,优化招生结构可以,但不能用封闭换秩序。
伊拉斯姆斯大学校长 Annelien Bredenoord 表示:“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吸引国际人才,而不是吓跑他们。”
她呼吁政府建立全国层面的 National Talent Strategy(国家人才战略),在保留荷兰语文化与教育传统的同时,也确保荷兰继续是全球学者与创新者的聚集地。
多位教育界人士担忧,这种“政治干预式收缩”将让荷兰在全球大学排名中持续下滑。事实上,荷兰大学已经连续两年在全球高等教育榜单中集体下跌——研究资金削减、国际师资流失、学生结构单一正成为恶性循环。
来源:manners.nl
🏗️ 劳动力短缺:不是“人太多”,而是“没人干”
除了教育,荷兰的经济系统也在被错误认知拖累。
劳工服务巨头 OTTO Workforce CEO Raymond Puts 直言:“一个良好的劳工移民体系,不是奢侈,而是经济命脉。”
数据显示,荷兰每年约三分之一的新移民属于劳动型移民,他们支撑着医疗、物流、农业和IT等关键行业。
相比之下,难民仅占移民总数的14.5%,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最终被拒庇护。换句话说,让荷兰经济“运转”的,并不是被政客口中的“难民潮”,而是那些默默工作的外来劳工。
Puts呼吁政府制定长期的、透明的劳工引进机制:“如果没有外来劳动力和高技能留学生,荷兰社会会陷入停滞。”
🎭 校园塌房:阿姆斯特丹最老学生会再被封杀
就在宏观层面收紧“国际化”的同时,荷兰教育界内部也爆出尴尬新闻。
阿姆斯特丹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学生协会 ASC/AVSV,因多年存在霸凌、暴力与性别歧视问题,已连续第五年被大学停发补助。
来源:nltimes.nl
尽管该协会近年制定行为守则、设立投诉热线、举办“尊重与价值观”讲座,但在今年8月迎新期间仍爆出严重暴力事件,迫使管理层紧急冻结会员招募。
阿姆斯特丹大学(UvA)、自由大学(VU)和阿姆斯特丹应用科技大学(HvA)联合声明表示:“我们仍然无法确认该组织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安全的环境。”
ASC/AVSV拥有2700多名活跃成员,曾多次因“羞辱仪式”“女性贬低言论”登上荷兰媒体头条。早在2021年,校方就已撤销其资助并禁止其在校园内宣传。
如今,这场“社团塌房”事件不仅暴露出校园文化的失衡,也让外界开始质疑——当荷兰忙着封闭边界、拒绝国际学生时,本土教育环境是否真的更“安全”?
🧩 从外部封锁,到内部腐蚀
一边赶走国际学生和外来劳工,一边放任自家学界的封闭文化恶化——这就是当下荷兰教育体系最现实的讽刺。
大学排名下滑、企业缺人、社团丑闻频发、留学生信心流失……一个以开放、理性、平等著称的国家,正在亲手拆掉自己的国际声誉。
正如伊拉斯姆斯大学校长 Bredenoord 所言:“吸引国际人才,不是负担,而是希望。”可如今的荷兰,却在一次次政策“收缩”中,把希望挡在门外。
如果教育的目标是让社会更开放、让国家更具竞争力,那么如今的荷兰,正在背道而驰。短视的政治可以赢得一场选举,却可能输掉一个时代。
来源:iamexpat.nl;manners.nl;nltimes.nl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