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由点到面 经贸助力 中欧经济合作步入升级快速道


[attach]1028963[/attach]

长久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得到了欧方的积极回应。尤其在经济领域,中国对欧经济合作布局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规模、层次齐上新台阶,使中欧关系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势头,为中欧经贸合作升级加油助力。


合作形态不断升级


近年来,中欧双边经贸发展势头迅猛,合作拓展升级。尽管遭遇欧债危机,欧盟仍然连续10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作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已持续11年。2011年以来,双边贸易额连续三年超过5000亿美元,2013年达到了5591亿美元,平均每天高达15亿美元。在直接投资领域,出现了中国对欧投资迅速增长的新趋势。同时,欧洲作为中国技术进口主要来源地的地位得到延续和增强。


稳定的关系加上新的趋势,正在驱动中欧经济合作从原来传统的、单向为主的单一贸易形式走向贸易+投资等双向的复合形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从货物贸易为主转向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环保等新领域全面合作。


此外,中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法兰克福、伦敦等地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开展相关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堪称这一轮合作升级的标志。与德国共同开展中德创新年活动,则预示着中欧合作已经越来越走向平等伙伴关系,携手创新。


从关系对象来看,中国领导层更加重视点面结合,全面布局。与传统中欧经贸合作相区别的是,中国不仅重视发挥与德、法、英等欧盟传统大国合作的定位锚作用,而且开始深化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合作,尤其重视加强与中东欧新成员国以及希腊、比利时、瑞士等各类欧洲国家的合作,充分发挥这些国家作为桥头堡、滩头阵地以及开路先锋的特别作用。过去10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年增长率近30%。可谓一步好棋,满盘皆活。


在此基础上,中方积极推动双边合作机制化、目标明确化。2013年11月,中欧领导人在会晤时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对新时期中欧关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线路图,提出届时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在开启与欧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同时,中国积极探讨建立中欧自贸区的可能性;在中欧经贸高级别对话机制等原有渠道的基础上,中国还与英、法、德建立了双边高级财金对话机制,深化了双边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合作日益机制化常态化,建立了包括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经贸论坛、合作秘书处等机制和平台。


在诸多成果中,中国与冰岛和瑞士这两个非欧盟国家率先建立的中-冰和中-瑞自贸区意义重大。这不仅意味着瑞士与冰岛将成为中国企业登陆欧洲的中转站,而且此举在人民币离岸交易方面的意义也十分突出。更重要的是,它们将成为中国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贸区谈判、建设的示范者,为目前还在谈判且有一定难度的中欧自贸协定谈判奠定了基础。尤其中-瑞自贸区是中国同世界经济前20强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为了回应欧盟方面对我国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诸多领域的关切和要求,迎接“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等自贸区谈判的挑战,中国还专门在上海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此外,中国积极应对中欧经贸摩擦,为有效管控矛盾树立了榜样。2013年,欧盟对我输欧光伏产品等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实施临时性惩罚举措,还对我电子通讯产品等实施“双反”。我方也就欧输华葡萄酒等提起反倾销调查。外界一度惊呼:世界两大经济体打响贸易战。在中方有理、有利、有节应对,主张权利和多方工作下,最后“光伏”案以双边和解的双赢方式解决,为中欧贸易摩擦的有效管控和化解危机,起到了示范作用。


高层沟通趋于密集


无疑,近两年来中欧经济合作新局面和势头,对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拓展中国外交布局具有重大影响。作为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中欧经济合作互惠共赢,不仅惠及双方企业和民众,而且作为纽带和桥梁,带动了双边政治关系和相互交流的发展,出现“经热政和”的良好互动局面。这对创造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大有裨益。中欧经济关系的深化,得益于双方的高度重视与密切沟通。


首先,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屋建瓴,从实现中国梦和优化全球布局的高度出发,目标和路径明确。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三管齐下,创新理念,深化机制。习主席开创性地提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明确定位了新时期新型中欧关系,为中欧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还主张通过构建和平、增长、改革和文明之桥,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欧战略合作2020规划》、第二份《中国对欧文件》,也为中欧经济合作确立了明确目标。


其次,中、欧领导人频繁互访。以习近平主席今年三、四月间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为标志,近阶段中欧高层互访频繁,双方积极互动,夯实了双边经济合作基础,开始打造中欧经贸关系升级版。仅习主席访欧就创造了多个第一,11天出席84场活动、签署百余项协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和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访问英国、希腊等。通过出访,中国与英国、希腊签订了多项经贸大单,从人民币和英镑开启直接交易,到中英在核电、高铁等领域加强合作,再到中国和希腊共同开拓航运产业,推动中欧在金融、科技、投资等更高层面紧紧“握手”。同时,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以及卡梅伦、奥朗德和默克尔等英、法、德领导人接踵访华,经贸合作均是重要议题。密集互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欧盟国家的经济合作,也为新一届欧盟领导人发展对华关系奠定了基础。


最后,中欧经济合作坚持并进一步夯实了互利共赢、合则增益的基石。尽管中欧在价值观、政体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世界上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双方都主张世界多元化,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国际合作空间。互为第一和第二大经贸伙伴的稳定关系,已使双方合作共生。


发展需求高度对接


中欧关系发展的深层动力,来源于双方发展需求的高度对接。


对于欧盟和欧洲国家来说,在老龄化特别是欧债危机冲击下,内需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内部“疑欧”声音频出、创新动力不足、经济复苏乏力,一系列问题加上实现《欧洲2020战略》提出的灵巧、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需要,迫使欧洲将目光投射到中国身上。中国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带头者,已经从欧洲垂青的“潜在市场”变为不可或缺的现实伙伴。“欧洲技术、中国制造”正在向“中欧联合设计+制造”进发。“搭中国发展的便车,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与中国一同成长”,已成为欧洲大多数领导人和民众的共识。


对于中国来说,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与欧洲合作举足轻重。具体而言,加强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总体领先的欧洲的广泛合作,首先有助于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和规模,避免“硬着陆”。其次,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升级转型,促进中国的“新四化”进程,提升我们在高科技领域的创新频度和竞争力,打造高端制造业,推进新能源、材料、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中国产业从制造业向金融等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升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和带动中国投资走向世界。借鉴欧洲的发展经验,也有助于推进城镇化、加强社会治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再者,加强与欧洲的合作,有助于完善我国对外经济总体布局。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性多边贸易投资合作停滞、多边合作增强以及发达国家联手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的规则制定话语权,突破遏制。通过对欧合作的点、面结合,提升层次,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圈的建立,我们可以贯通欧亚,化解TTIP和TPP的压力,推动形成开放、合作的新秩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欧一定能在互利共赢、合则增益的共识基础上,有序竞合,有效管控分歧,使双方经济合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半月谈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荷兰小灵通的微博
返回顶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