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荷乐网 返回首页

孤独虎的个人空间 https://www.gogodutch.com/?737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彩虹桥,艾滋孤儿,施与受

已有 401 次阅读2010-3-19 16:38 |个人分类:神与爱|

“彩虹桥,一道连接现世与永生世界的桥梁。让死于艾滋病的儿童能安稳地、尊严地走过这座桥梁,是开心树的愿望,也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摘自开心树网页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傍晚,我们第一次来到了此次旅程的主要活动地点:彩虹桥。彩虹桥于2004年由黄克勤牧师一手创建,收容12岁以下的艾滋病孤儿,最初的目的是送病他们最后一程。第一年收容了75位孤儿,19位不幸离世,约为四分之一。然而后来由于彩虹桥的儿童吃药准时,药效显著,所以政府提供了免费ARV药物。06年里,只有3个孩子离世,其他孩子大都较健康,更有30位儿童每天上学。这个可喜的进展促使“善终中心”变成了“艾滋孤儿院”,为小朋友们提供衣食、住宿、医疗、教育及康乐全方位服务。
 
入院前便已听牧师讲过,这里的小朋友是很开心的,而且非常喜欢和人亲近,很快就会和探访者建立起感情。当我们一进入院舍,不,当我们还没进入院舍大门时,便已听到了小朋友们的尖叫声。知道有人来陪他们玩,小朋友们都叫着笑着跑了出来,见到我们就微笑、招手,甚至直接粘了上来。但此时我们都还有些怕,一是想到他们有艾滋病,二是由于柬埔寨天气炎热,小朋友又多动,所以有点臭臭的。所以,很多人只是跟他们笑笑,招招手,就算抱也要挑个身上没胶布没紫药水的。
 
与小朋友们“ice breaking”,什么游戏都不用做,只要拉着他们的手,在后院里来回跑两趟,大家便已熟络了。小朋友很简单,与他们拉着手到处转转,或者玩点简单的打手板游戏,就已经开心得一塌糊涂。大家很快就放开了,背的背抱得抱,不一会儿每人身边就都有了至少一个BB。有些男生比较受欢迎,左拖右揽,可能还有小朋友想往上爬。从这天我们就发现,这些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照相,只要相机对着他,他就会笑笑地看着你;当你把照好的相片拿给他看时,他们会开心地指着屏幕大笑。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们的笑容真是200分的灿烂,纯真、自然、不加掩饰。大家玩得太开心,以至于过了规定时间很久还没有人想离开。
 
6月2日上午,我们再次来到彩虹桥。这天上午我们准备了一些纸帽子给小朋友填色,我随便拉了一个BB,但是发现她太小了,根本不会拿笔,更不懂填色。更加令我手足无措的是,她对别人的一切行为都似乎没有反应,也不哭也不笑也不说话,跟她说话也不理,也不看你,放开手就趴在墙上不动了。后来我便放弃了带她填色,而是抱着她靠着墙坐着。后来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个BB只有一岁左右。这里的孩子可能由于自幼缺少关爱,所以身体、智力发育都比较慢一些,看着七八岁的孩子,可能实际年龄已经十一二了。开始我抱着BB坐着,心里还会有些不开心,看到别人带着小朋友填色啊画画啊玩儿得那么热闹,心里总有点不甘,希望自己也可以找到一个活泼点的“孩子”,可以一起玩闹。但现在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需要关爱,如果每个人都只挑活泼可爱的,那么那些站在一边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孤单,越来越孤僻。后来那个BB在我怀里睡着了,工作人员就把他抱走回房间睡觉了。
 
接着的节目是跳舞,Joy她们准备了一个超复杂的集体舞(其实只有五个动作),但后来还是发现太多了,所以大家只是跟着音乐乱蹦而已。就是这时我认识了我的“仔”。跳舞时他站在我旁边,我就拉过他一起跳,他很腼腆。在之后的几天,当我们一起玩时,我总感觉其实是他在迁就我,在哄我开心。
 
我承认我认人很差,但这次在彩虹桥的几次认错人,真的让我很惭愧。当我们第三日来到彩虹桥时,我居然认为另一个小朋友是我前一天的“仔”,而拖着他玩了半日,因为我记得我的仔是穿紫色衣服的=_=。后来知道他叫Vesna(不知道是不是这么拼),虽然不是我的仔,但Vesna非常聪明,我的相机那么难用,他都很快学会了,然后拿着相机到处照相。不是我说,他的照相技术在小朋友中真是超群的。他会叫几个小女孩排队,然后一个一个给她们照相,还叫她们站在花边,摆Pose。他甚至还学会了自拍,呵呵。
 
这半天玩得很开心,直到我看到另一个紫色衣服的“靓仔”……我突然觉得,这个才是我的仔!于是我非常郁闷地跟AC和张帆说,完了我才发现原来Vesna不是我的仔来着……因为这些小朋友其实长得蛮像的,而衣服也是混着穿的,并且他们每一个见了你都会笑,会打招呼。但更糟糕的是,当到了下午时,我突然发现了我真正的仔,而他是穿绿色衣服的,就像前一天一样!我顿时觉得很寒,而此时AC和张帆都已经对我无奈了……=_=……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太烂了,然后暗暗发誓再不可以搞错,虽然其实和哪个小朋友玩并不要紧……那个下午我都和我的仔在一起,我们一起玩儿气球,看到了他男孩子好动的一面,也看到了他这么多天里最灿烂的笑容。
 
6月4日,当我们再一次来到彩虹桥时,发现小朋友很少。因为部分小朋友上学去了,而另一部分,包括我的仔,正在彩虹桥自己的教室里上课。于是我们几个没有仔女可以凑的人就坐在楼梯上。过了一阵,当我回头,蓦然发现我的仔就静静地站在我后面冲我微笑。那一刻心里很有些感动,我几次认不出他,他却立刻找到了我。我于是立刻拉住他,而这次,我找了翻译,第一次跟他有了少许间接的交流。我知道了他叫Rite(用柬文念有大舌音,很像Drrra),今年11岁了。Rite真是个十分安静又有气质的好孩子(昵称气质B,张帆那个是忧郁B,还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蓝头B,大肚B,底裤B,叮当B等=_=)他很少说话,也很少会跑来跑去。他极少要求什么,唯一的一次是他拉着我的手到一面画着长颈鹿的墙前面,让我给他照张相。
 
Rite很善良,不争什么不抢什么。Rite有些怕羞,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踢球时,就会不太敢玩,但当在只有我们两个天台上时,他连个破瓶盖都踢得那么开心。Rite很静,他喜欢静静地坐在那里画画、折纸。Rite从来不会主动贴近我,但当我示意他坐到我身边或者腿上时,他都会乖乖地过来。其实牧师和Stephanie说得没错,这里的小朋友一定是给你抱的,谁不喜欢抱抱呢?Rite也很抽离,当每次我们要离开时,他从来不会像有些孩子那样送我出门,甚至不会回头望一望。当我跟他说byebye(柬文是“厉害”)时,他只会微微笑着跟我招手,说“厉害”,然后继续静静地坐在那里。有时觉得Rite跟我好像(但我没有他那么好)。
 
在彩虹桥的几日里,我们有几次机会见到小朋友们吃药。一个个孩子,排队等着吃药。护士把一颗颗花花绿绿的药丸放到小朋友手里,或是用没有针的针筒将药水打到他们嘴里。她身后是满满一面墙的架子,每一个小格子里都有一个小篮子,装着一个小朋友的药。孩子们好像完全不怕,一个个什么事都没有一样把那些药吃下去。看到那场面,我们才突然记起,这些孩子,都是有病,而且是不治之症的啊!看他们那么无所谓得把一把把药吞掉,让人心很疼。平时玩得那么开心,我们完全把他们当成了最正常的小孩子。然而Stephanie说,他们是活不过18岁的。听到这句话,很多团友都哭了。阿恩问过Vesna,Vesna说他知道自己有AIDS,并且他对未来还是有希望的。我不知道,这些孩子们,就算知道自己是HIV携带者,又知不知道这疾病到底多可怕。有的团友说,也许这也未尝不好,他们永远都留在最美好的童年,有人照顾,没有压力。但他们的童年真的美好么?就算有很多同龄小朋友,他们毕竟没有父母;就算有很多人去探望他们,也大多像我们一样,呆不了几日就要再见;不管他们吃药吃得那么勇敢,就算那些药不苦,那些药并不是没有副作用的;病发时,他们更要忍受难熬的皮肤病等……
 
在我们临走的那天,我们最后一次去了彩虹桥。很多小朋友也许是知道我们就要走,也许有些只是单纯的感觉,都比平时更加粘人,抱住自己的“daddy、mummy”不肯放手。然而Rite这天病的很重。开始他还能勉强跟我笑笑,跟着我四处走走,玩玩我们送给每个小朋友的玩具猪,画画画。后来我觉得他实在是不舒服,就找了翻译与他交谈了几句。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安静,他说是因为病(我想也有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我又问他有什么想做的么?他说没什么特别。于是我同他上了二楼他的房间,想让他休息一下。他躺在床上,背对着我,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拍着他,哼起一首摇篮曲,不到十秒钟,他就睡着了。直到将近11点时,工作人员把他叫醒,让他下楼吃饭。于是我把他带到楼下,陪着他洗了手。然而他都没有走到饭堂,就坐在了走廊里,仿佛非常疲惫、不舒服。我叫看护人员把饭端出来想喂他,但他摇摇头。我又要求把饭换成粥,但Rite还是不肯吃。想想前两日,我还很自豪地,像母亲向别人夸耀自己孩子一样对别人说:我的仔能吃两碗饭呢!后来他去了医务室,吃了药后就一直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一定是非常难过。但此时,我们要走了。我本想把他抱到外面坐一下,但此时医生示意他要给Rite做检查,所以我不得不放手。我不放心地再次提醒医生,他今天没有吃饭,然后跟Rite拍了三次掌,又拍了三次掌,最后一直跟他招手,招手,而他也一直招手,招手……
 
很多团友道别时都哭了。我想,除了不舍,我们更被一种无力感笼罩着。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到底能帮多少呢?也许他们需要钱,需要衣服,需要玩具,但他们最需要的,也许只是安全感,需要有人抱着他们,拉着他们的手,甚至只是坐在他们旁边,跟他们有眼神的交流……他们需要的,是爱。
 
哥林多前书中写道: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彩虹桥的孩子们已算幸福,有吃有穿有住有玩,有那么多人关系、挂念着他们。但这世上有多少需要爱的孩子呢?也许不需去柬埔寨,在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人需要关心,需要温暖。
 
圣经里的这句话没错:施比受更为有福。我们有机会参加了这次旅程,施与了一些,却得到了很多很多。反思自己所处的社会,我们不愁温饱,却那么得空虚。罗素所说的"The unhappy American way"现在对部分中国人也同样适用。我们拥有得太多了,多过了我们所能负荷的。我们不需将一切奉献给他人,也不需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到内疚,但我想,帮助有需要的群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你会发现,你得到的远多过你所付出的。

评论 (0 个评论)

返回顶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