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国政府似乎终于达成共识,要求民众将家庭生活以外的人际接触降到最低。在公共场所,人和人之间要保持1.5米的距离,不允许两人以上共同出行,并且禁止任何在公共场所或私人场所中举行的聚会或party。各国陆续关闭全国的所有餐饮场所,只允许外卖继续进行。随着意大利从封城到封国,再到整个欧盟封锁,我们能看到欧洲官方层面的口径,从最初统一的“可防可控”,到现在的措施不断升级;从人人漠不关心,到现在全民警惕。、这个剧本让斗斗倍感熟悉:这不就是加缪《鼠疫》的现实版吗?今天斗斗就带大家重温一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缪男神的经典著作:《鼠疫》。或许今天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早就被上个世纪的加缪预言。又或许我们当前经历的,都已经在历史上无数次重演,太阳之下,并无新事。
这一次瘟疫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口死亡,根据统计,黑死病期间欧洲总人口的30~60%死于这一瘟疫。加缪的《鼠疫》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欧洲的黑死病为背景,用纪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安静的小镇中爆发鼠疫的全过程。尽管老鼠的尸体已经布满整座城市,人们却依然不以为意。很快,成堆的老鼠尸体出现在法国街头,腐烂的死老鼠随处可见。几乎每家工厂每天都能清理出上百只老鼠,每天清晨都能发现更多的死老鼠。市区道路上、院子里到处都是三五成堆的死鼠,甚至在政府办公大厅,学校操场咖啡馆里也有零星的老鼠尸体。全市的老鼠被放在一起集中焚烧,但第一天就焚化了6231只老鼠,这个数字终于让一些人产生了担忧的情绪。
病人身上长了肿块儿,体温高到40度,很快陷入昏迷,又会重度呕吐。经过一番调查,政府将的病患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天气作祟。疫情出现后,人们对疫情的关注,甚至还不如对死老鼠的注意力。因为老鼠死在街道上,人人都能看见,病人死在家中关注的人就少了很多。年长的医生提醒新来的同事们,公众舆论是神圣的,切勿恐慌,千万不可恐慌。尽管有一些人提出了鼠疫的可能,但是他们再三强调,众所周知,瘟疫已经从西方灭绝了。卫生委员会召开会议表示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完全被舆论夸大了,这不过是一场虚惊。政客对于恐慌情绪的担忧甚至超过了瘟疫本身;媒体反复宣扬,人们无需担忧,更虚无恐慌。但无论政客、媒体还是普通民众,仍然回避“鼠疫”的话题。很快,每天的感染人数都在成倍上升,当这座小城中的死亡人数一天就超过30例时,人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人们仿佛终于惊醒,全市停止工作,每天在家收听死亡数字。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人们开始囤积货物,呆在家中。
慌乱的人们走投无路,嘴里含着据说能预防鼠疫的薄荷糖;政客束手无策,却依然不忘牟利。但作为整件事情旁观者的医生却认为,绝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并不愿接受鼠疫大流行的事实。许多人都抱有希望,认为瘟疫会很快停止,他们的他们和家人都能幸免于难。他们认为无论如何瘟疫是个不速之客,既然来了总有一天要走的,他们害怕归害怕,却并不绝望。人们并不认为鼠疫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没有忘记他们之前的幸福生活。在鼠疫的巨大阴影下,唯一带来光明的是一位普通的医生。依靠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最基本的良心,医生成了和鼠疫短兵相接的最后一批人。四面城门终于开放了,本市居民、各家报纸、广播电台和省 政府公报,无不欢呼庆贺盛大的欢庆活动,从白天持续到夜晚。人们为此欢欣鼓,噩梦终于消逝,被鼠疫中断了的生活又可以继续下去了。然而在全书的结尾,主人公里昂医生却并没有加入庆祝的队伍,因为他了解那些快乐的人们并不掌握的事实:这种病毒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 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