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梦想家 | 她在精神病院里开了一家精神病人帮厨的餐厅

文|荷兰在线

从前,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精神病院,它所在的地点常常被人们用来隐晦地骂人。比如在香港,如果说某人“去青山”即是说他发疯了,该进精神病院。而精神病人则是疯癫、恐怖、丑陋的代名词,似乎他们已经不再是个人,而是一群需要关起来的怪物。

可是在荷兰海边小镇卡斯特里肯(Castricum),一位女士却在镇上的精神病院里开了家餐厅,雇佣精神病人和智障人士来帮厨和服务。结果,这样一间餐厅非但没有让人敬而远之,反而成了镇子里居民喜欢的聚会场所。背后故事是这样的…….

fullsizerender_11.jpg

fullsizerender_7.jpg

老厨房:开在精神病院里的餐厅

多年前,小镇居民布里琪特范坎普的姐姐患上了精神病,她曾经是一名健康的年轻女孩,后来却因为一些原因成为了一名精神病患者。这一经历让布里琪特认识到这样的事情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其实每个人都是脆弱的,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都需要人来扶一把。

于是,六年前,布里琪特将镇上精神病院里的一座废弃的小农舍接手了下来,改建成了一座温馨的小茶室,里面工作着院里的精神病人和附近的智障人士。她这么做的目的是给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和人相处和打交道,慢慢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我们的特点是给员工空间、允许他们犯错,由此发展成长,令他们能迈出一步,”布里琪特说。


fullsizerender_19_0.jpg

布里琪特在辅导员工

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茶室在当地越来越受欢迎,原先的小农舍开始显得有些局促了。2014年,布里琪特的茶室搬到了精神病院原先的一个老厨房里。在这里地方变大了,茶室也变成了一间提供午餐和晚餐的餐厅。

除了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士,“老厨房”里还工作着一批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实习生和志愿者。正是在他们的指导下,这些难以进入劳动市场的人才得以慢慢地适应工作环境,学习到必要的工作技能及和人相处之道。

“老厨房”里还尽可能地采用有机、手工制作及公平交易的原材料,尤其是那些由其它的福利企业生产的产品。例如,门前菜园里由精神病人种植的蔬菜,残障人士手绘的配盘餐具,等等。

除了提供餐饮,“老厨房”还是镇子里很受欢迎的一个活动场所。这里定期都会举办画展、音乐会和各种演出活动。

fullsizerender_17.jpg

老厨房里定期会举办各种活动

尽管在这里客人常常会遭遇一些“惊喜”,比如,点了一盘菜却上来了两盘,马上上的菜却被摔在地上,突然闯进一位院子里的精神病患者一屁股坐在了身边……但这些非但没有吓走顾客,反而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里的独特之处所吸引。

我们常说:一个社会的文明不在于科学技术和财富,而是在于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从布里琪特的“老厨房”里,我们看到一个文明社会的缩影。





荷兰在线中文网荷兰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中文网站,旨在为全球华语青年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年轻人提供真实客观、公正独立的媒体资讯,促进中荷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为两国青年人搭建一个自由沟通的平台。关注荷兰在线微信账号helanonlinechina,获取更多资讯!

返回顶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