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如果自我成了模式化的标签,那么不要也罢!


文 | 魏蔻蔻

1.jpg
和熟人们聊天,感觉处处都是“自我”和“个性”的地雷,不小心就踩到,吓我好几跳。

比如说吧,本来正开心的欣赏朋友分享的孩子照片,听她说一些带孩子的事情,她迟疑着来一句:“蔻蔻,你会不会觉得我老谈孩子,没自我了?”还没等我回过神,她立马转了话题:“我们别谈孩子,太没个性了。你来帮我参谋一下去欧洲的旅行计划吧。”

有时,我完全无心问一句:“你今晚回家给老公和孩子做什么好吃的?”那边一下子炸了:“我不做饭,我也挣钱凭什么还要做饭,再要做饭就太没自我没尊严了。”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在听到某某说了既伤人又任性的话之后,补上的那句对“自我”的捍卫:“ 我这个人很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让我压抑自我和本性是不行的。”

“自我”,好像变成了懒惰和逃避责任的借口;“自我”好像变成了无视他人感受随意撂狠话的低情商。

身边到处充斥着急于标榜自己是有自我有灵魂的人。这追求“自我”的风潮一阵阵的袭来,你要不跟上,怎么好意思见人呐?

为了有“自我”,必须得有个性有爱好啊。于是,涌现出了那么多千篇一律的形态:

手上颈上要戴文玩或石头,不管啥木头都叫金丝楠木或是大叶小叶紫檀;一般的玛瑙档次低了,要南红;一般的琥珀看不过眼,得蜜蜡。

手里要捏玩着核桃,在屋里要弄茶艺,集茶壶,学古琴。

放假必须要“穷游”,住在那些“有故事”的老板开的青年旅社,吃那些攻略里提到的餐馆美食。

白领们都要读点藏传佛教,请张唐卡挂家里,拜个“活佛”当师父。一定要自驾或骑行去趟西藏,要不灵魂怎么净化啊?

想当文艺青年,起码要读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才能算入门吧。最好要放弃了工作隐居在清迈或越南某处才叫逼格高;能和朋友集资合开个咖啡馆或甜品糕点店才叫懂生活。

女人们,要当辣妈;男人们,想辞职创业;老人们,求保健养生。可看来看去,无非是多了些疯抢海淘名牌产品的欲望,淘宝上门可罗雀的自我经销商,和不管真假随意乱转发的微信健康偏方。

自我,本来是个很个体的概念,结果弄成蜂拥而至的全民演练。从不知“自我”为何物而压抑着生活的懵懂,到突然想惊天动地伸展开来附和 “自我”的跟风,陷入的其实是与“自我”渐行渐远的泥沼。心里依然是空的,脚下依然是飘的,生活依然是被推着走的。

如果“自我”成了这么模式化的标签,那么不要也罢!

你就上朝九晚五的班图个踏实,早上晚上给家人烧饭做菜求个温馨。有钱有闲就出门走走看看,不想去就在家补眠懒散,谁说世面是要旅游才能见的?没必要人五人六的仪态万方,你素颜穿宽松的睡衣囤在家里的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着没营养的电视剧打发打发时间又怎么了,不思考又不是罪过,顺便可以抠抠脚皮或是毫无顾忌的放个屁。你爱自己嫁的老公,亲自己生的娃,数自己挣的钱,既舒服又放松,既实在又自在,没那些人追逐的“自我”又怎么了?



作者:魏蔻蔻,生物科学博士,定居荷兰,现任医药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广经理。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创办微杂志微蔻 (WeiKoMagazine),关注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维差异,分享留学定居海外的生态面面观。

Wei Kou Kou:
Man | Kou Kou Wei
返回顶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