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朋友做过b2b的奶粉进口生意,我也曾经考虑过这个事情,所以了解过一些基本信息
看到大家开了好几个帖子争来争去的
很多人却对有些基本信息都不了解,所以给大家讲讲
1、荷兰对农业相关产业是全行业、全产业链补贴的。也就是从奶农、到运输企业、到奶粉生产企业,到产品运输企业,到终端销售企业(超市等),都有补贴。这种补贴额度是极端高昂的,属于欧洲这个高福利社会的内容之一。 一罐奶粉,如果在超市的售价是10欧,那么企业出厂价大约是11-12欧。即使是后者这个价格里面也是在其上游产业链上的各种补贴之后形成的,但他们依此价格出口也是合法的。
这也是欧美国家在农产品出口上能够形成事实上的倾销全世界的原因之一,而由于现行世界贸易规则于他们有利,他们却不会面对倾销审查,当然这就扯远了。
2、关于通过b2b解决代购问题的提法。
有人认为,既然有人在超市扫货,那么何不从企业直接提货贸易到中国去呢?
这个以前是有人做的,所以代购问题是不太严重的(只是少量的留学生帮助亲戚朋友的代购,量并不足以冲击市场的)
但是现在荷兰奶粉生产企业,看到这个商机,已经不再做这个事情了,他们更愿意自己来赚这个钱
牛栏美素所在的集团,在国内都有自己的牌子了
现在如果想大量的批发,只有走makro这样的大型仓储超市了,但是他们是按照奶粉的出厂价走的,比超市贵2-3欧元就是了很有一些代购采用这种模式,这样利润更薄一点,但不会冲击市场
3、为什么欧洲(尤其是荷兰)企业向中国有出口,或者在中国有牌子,仍然会有这么多扫货冲击市场的事情发生?
欧洲的企业到了中国,号称是进口,其实有些发现都是中国本地生产的,或者是荷兰不知名的企业以很低的标准生产的
而由于国内大家都不愿意买国产的奶粉,加上多多少少的一些崇洋的思想,都愿意相信、愿意买“原装进口”的东西
所以欧洲品牌自然不放过大赚一笔的机会,价格就抬得特别高(过去三四年的时间,价格上涨平均超过50%,有些品牌甚至超过100%),比荷兰零售价格的2-4倍
导致荷兰奶粉即使加上运费和高昂的代购费用,也和欧洲企业在中国卖的不知道是不是原装进口的东西差不多价钱,甚至更低
可以想见这些洋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利润有多大,实际上,计算毛利润率,肯定是超过100%的,
有些售价高达400元人民币的洋奶粉,毛利就不可想象了。。。。。这样的巨大价格差距,才是代购和更加凶猛的扫货公司存在的基础。
4、关于代购算不算“走私”的问题
荷兰海关对于此并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各国为了鼓励出口,一般都不会进行什么查验甚至规定
而中国海关的规定是私人物品(包括奶粉)邮寄进入中国价值超过1000元就要报税
而且报税价格是按照海关自己出具的完税价格表来,而不管你的购买价格是多少
海关规定奶粉完税价格是200RMB/1kg
所以原则上超过5罐就应该向海关保税了
但是海关查验有一个几率问题,所以并不是超过这个数额就一定被发现
所以有些人会邮寄更多,这就算是偷逃税款了
事实上,海关对这个问题也完全清楚
不过一般私人邮寄数额无论如何都不会很大,他们的主要对手不是私人邮寄
原因请看下面
5、现在代购扫货的主力到底是什么人?他们的利益链条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不从makro这样的仓储式超市购买,而要去普通超市扫货而冲击市场呢?
实际上,中国学生代购,大多数都是给朋友亲戚代买,量并不大的,
更主要的是,他们需要付出高昂的邮寄、交通费用,寄到国内后,利润已经非常小了,
如果被再海关罚没或者要求补交关税得话就更是赔本赚吆喝。
淘宝上那么多网店才是主力,它们的货源靠学生们去代购是赚不了钱的,他们的大宗购买才是冲击荷兰市场的主力,其货源来自哪里?
是有一些香港公司,利用香港的清关优势
——就是香港和大陆之间的海关检验检疫和关税查验过程比普通海关简便很多,导致偷逃关税更加容易,货物种类申报也更容易猫腻。被查到、罚款只是一个并不太高的几率问题。
就大量雇人在欧洲大规模的扫货。这些人一般不是学生,因为待遇极低,学生大可以通过合法打工获得更高的时薪
多数都是劳工甚至黑工在做这个事情,他们扫一罐奶粉就只能挣0.2-0.5欧元(取决于市场限购的风声),
清关公司之所以不从makro这样的不限量也不会造成市场冲击的大型仓储超市购买,
就是因为那里比普通超市单价贵2-3欧元,不如压榨黑工,每罐还可以多赚1欧多,凭空多10%的利润
(他们扫货的对象不只是奶粉,也包括化妆品之类,大家可以发现比如ANR这样的著名化妆品种类,一旦打折就迅速被扫光)
然后通过价格低廉的海运,运到香港,再清关
所谓清关,其实就是把各种成集装箱的走私货物,分散混装,伪装成为私人邮寄品,或者干脆简单的更改报关单上的货物名称
然后再发往国内各种淘宝网店、婴幼商店等地方
也只有这种模式,才能够把量做大,做到冲击荷兰市场的程度——因为利润足够高!
6、国产奶粉现在还是这么烂么?
我有亲戚在一个地方研究所,不是搞质检的官方机构,
但因为搞科研,有相关设备,他们基本上给自己和身边亲友的朋友帮助做国产奶粉的检测,至少在过去一年多两年的时间里面,没有发现问题
加上国内政府这两年对这个行业的监管也非常严格了
前两年的牌照收回,重新审核发放,淘汰了一批实力弱小、盈利冲动导致假冒伪劣的企业。而且之后也不断在做检测和监督
可以说,现在国内奶粉行业,其实质量已经过关了,但是因为以前出事太多,企业已经去信誉,老百姓不愿意再买
国内质检机构也由于过去的不良纪录,失去了公信力
而尚有公信力的国际机构则因为欧美日企业的利益,而保持沉默,不去介入这个事情
于是各种“阴谋论”“小道消息”占领舆论。。。。。
7、国产奶粉之前为什么出问题?
上面的说法,可能有些人会持怀疑论的态度,觉得还是不靠谱
事实上,奶粉生产,在生产企业来说,加三聚氰胺之类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大的好处,
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获利不大,风险很高 —— 一旦吊销牌照,几千万上亿的企业,瞬间就垮了,他们也怕的。
之前之所以出问题是为什么呢?
以前,国内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迅速发展,都是把奶牛分散给地方上的农户去养殖,然后派人去收牛奶
这种分散养殖确实有助于农民增收,也降低了企业的扩张成本。副作用,一方面是奶农技术水平低,奶牛单产很低(相比欧美),另一方面,就是质量问题了
农户的平均素质确实比较低,面对利益,很多人会失去良心
比如牛舍条件差,就容易生病,然后就得打抗生素,为了安全,病好之前甚至之后一段时间,牛奶是不能拿去卖的,但是。。。。
还比如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粉,一般的检测牛奶质量的仪器中,可以提高仪器检测出的蛋白质含量,所以加这个再加水,就相当于牛肉注水加了重量,你又不能发现。
在企业的宏观上讲,这样做得不偿失,
一个是前面说的风险问题
另一个就是这东西的提高量并不多,利润上产出很低的。但是一些农户不管这个,多一点钱是一点钱。。。。。。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之后,就导致生产企业的奶源质量无法保证,企业质检环节法不制众,质量就无法控制。
实际上,质检环节可以检出抗生素,因为这个问题很常见
但是三聚氰胺事发前,甚至都检不出它来,因为常规检测里面没有这个项目
全世界食品安全都面临这个问题:质检项目永远是跟在添加剂种类的日新月异之后的
只能是出了问题,发现一种,堵死一种
中国奶业的三聚氰胺问题如此,台湾的塑化剂问题也是如此
前几年出事之后,各个企业,不得不狠心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标准化奶牛场,这样,奶源质量就容易保证了。
最后再厘清一个事实:三鹿的控股方,其实就是外资企业
8、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方法无非两个:
要么中国的洋奶粉降价;
要么大家不要再迷信洋奶粉,支持实际上质量已经有所保证的国产奶粉
先说前一种,
按说荷兰奶粉出厂价这么便宜(11-12欧),
在自己掌握贸易渠道后,又不用被中国的贸易公司抽一道钱
又不像私人代购这样还要付出高昂的邮寄费用和面对可能的关税罚款
又不像香港清关公司那样,还要付出人海战术的扫货人工成本(虽然压榨得已经很低)
那么,他们完全不用把价格抬得那么高
只要他们的价格下来了,那些清关公司是没法跟他们在成本上竞争的。
但是,指望这些外企讲道德,不去赚取高额利润,是很难的。。。。。
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国产奶粉的信誉重新建立了
这个事情,就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了,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只是希望,大家在张口批评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谨慎一些
比如奶粉的问题,即使是大家不愿意再相信官方的质检机构
其实这个检测,并不难做,随便找一些国内外大学的生物和化学系的实验室
足以覆盖足够多的安全检测项目
对留学生群体来说,找到一两个在类似专业的朋友来做这个事情
其实并不难
大家都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群体
向大众破除科技迷雾,普及科学知识
其实也算是一种能力范围之内的、能够做到的义务
是吧?
最后,关于国内和荷兰奶牛业的情况,推荐两篇文章:
20083777 范文哲 我国奶牛养殖业现状与科技对策
http://milkteach.blog.163.com/blog/static/47588729201131953538589/
荷兰的“奶业王国”是怎么打造的
http://blog.tibetcul.com/home.php?mod=space&uid=15290&do=blog&id=12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