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你是这么的可怕,但我们总想看看抱抱你。因为你是木星啊

本文来自公众号: 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号 :hereinuk

话说....

无论你关不关心科学,今天,我们都被一件事情刷屏了....

21.png

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成功进入了环木星轨道....

一时间,全球深空太空检测网络里美国的5台天线,全都在追踪着来自朱诺的信号.....

22.png

这是人类历史以来,第二个环绕木星的探测器...
而距离第一任的伽利略号,已经间隔了整整13年....

朱诺号2011年8月发射,飞了整整5年,在太空中飞了整整28亿公里之后,终于来到了这颗太阳系里最大的星球,木星。

23.png

这一切,可能还要从45亿年前说起....
当时,这里只有一团浓厚的尘埃云。

24.png
慢慢的,他们形成了太阳....

而太阳形成之后剩下的气体和尘埃,形成了一团围绕太阳的气云,慢慢的,这些尘埃互相撞在一起,形成了更大的一些天体....

而木星所在的地方,正处于一个叫“冻结线”的区域,这里,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凝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它疯狂吞噬着周围星盘里的氢。 最终,大概只用了1000年,就已经成长达到了地球150倍的质量,接下来的时间里,它继续成长。

最终,它成了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地球质量318倍,木星。

现在的木星,成了一个巨大的气体团,表面各种气团的旋风,成了太阳系里最绚丽的天体......

24.jpg

也正是因为木星包含着太阳系里行星形成的奥秘,科学家们对它的兴趣,一直没有停止.....

先锋计划路过时看过它

25.png

航海家计划也飞过它

25.jpg

直到1989年,人类终于发射了伽利略号探测器...
那一次,它飞了6年,1995年才飞到了木星轨道...
那一次,是人类第一次那么接近,那么清晰的看到木星。
能得以那么清晰的看到木星表面的细节....

26.png

伽利略号在木星工作了8年,绕着木星运行了30多圈,发回了1万多张照片....
也让科学家第一次对木星的大气进行了直接的测量...

2003年,因为燃料消耗殆尽,按轨道运行伽利略号将要与木卫二相撞。
   
因为伽利略号在发射前没有经过消毒无菌处理,为了不让伽利略号给木卫二上带去可能的生命体污染。 伽利略号被科学家下令,用他最后剩下的一丝燃料,撞向木星....

27.png

伽利略项目的科学家,陪伴了它整整24年,为了不让它给木卫二带去可能的生命体,还是亲手让它烧毁在了木星上.....

从此,人类的探测器跟木星告别.....
这一别,就是13年....

这一次,朱诺号探测器,带着科学界全部的希望,又回来了。

2011年8月,朱诺号从地球发射离开,进入环绕太阳的公转轨道...
先跑到火星的轨道之外转了一圈....

28.jpg

2年后的2013年10月,它重新公转回到地球附近,利用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进一步加速。

那一天,它用载着的相机最后看了地球一眼,给这个蓝色的星球,拍下了这张照片......

29.png
在那以后,朱诺鼓起勇气,
冲向太阳系里这颗最大,最危险的行星--木星。 

这次任务,被媒体称为宇航界最胆大也最艰难的一次任务...

因为木星这个怪物,实在是太可怕了!

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也有这最强大的磁场和辐射。
平常太空中的背景辐射,只有0.39Rad.....

30.png

而在朱诺接近木星之后,它将承受的辐射,高达2000万RAD!

31.png

在如此强大的磁场下..
木星的极光范围,比整个地球都还要大

32.png
33.png

木星同时又是一个高速自转的怪物...这么个比地球大如此多的行星,他自转一圈的速度,只有不到10个小时...

如此高速的自转下,巨大无比的离心力,木星一直在往周围甩出各种小型物体...
这全都成了木星各种对外发射的“武器”...

34.png

除此之外,
围绕着木星的,有62个各种大大小小的卫星天体。

所有这些天体,都有可能对飞经探测器的轨道产生影响....  怎么精确的穿过他们,怎么去修正他们影响下的轨道.... 这些全都成了NASA科学家的难题....

35.png

而这些种种的困难...
都被科学家一一破解....

为了平衡燃料和能源问题,科学家给它装上了3个每个长2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
在木星这么遥远的距离上,日光要比地球上弱整整25倍...
朱诺也成了现在人类发射出去的最远的太阳能供电的探测器..

36.png

而木星无比强悍的磁场和辐射,任何常规的探测器,正常的飞经都会在辐射下彻底报废...

37.png

为了在强磁场下保护它...
科学家把它所有的科学仪器都保护在了一个一厘米厚的钛合金防护罩下....

38.png

科学家还给他设定了一个拉长的椭圆轨道....

这种类型的轨道可以避免探测器长期与木星的辐射带接触,避免伤害到探测器的电子仪器和太阳能电池板
它将每隔14天环绕木星一周,每环绕一周都将改变一点点轨道...
最终,他的轨道,将成这样....

39.jpg

谁能说这样的舞步不美!!! 

每绕一圈,它都会绕过木星的极点,扫过不同的区域..

40.jpg

就这么一次一次的,看遍整个木星!

41.jpg

然而,就算如此多重的保护....

朱诺也会在之后逐渐瘫痪.....

它,先瞎了......

在环绕木星7圈之后,
木星强力的磁场会彻底摧毁朱诺上的相机.....

朱诺上的探测器只能由它剩下的探测器,
继续的探测木星周围的磁场,高能粒子,重力,无线信号和等离子场....

它会从北极点观测木星的极光.. 会计算木星云层里的含水量, 会告诉科学家木星大气的成分... 木星磁场的图像,能告诉科学家木星内部的动力学,告诉科学家木星表面的强对流云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告诉我们木星究竟有没有一个固态的核心....从而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这种巨大的气体行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然而,在这一切探测的同时....
朱诺的最终命运,却早在发射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在环绕木星37圈之后,科学家会下指令,让它撞向木星.....
让它带着身上的一切,在木星浓厚的大气中烧毁....

42.png

在这之前....

它也将尽可能的发回它所能看到的一切.......

。。。

在这次的朱诺上...

除了探测的仪器...

还有几个特殊的物品...

一个印有伽利略肖像的铝牌....   

43.png

1610年,伽利略把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中的那颗亮星....  
他记录下了这样的文字:

“在11日它是这样的形态,最靠近木星的这颗小星只有其它几颗的一半大小,并且也非常靠近其它的,而在前一天晚上这三颗星看起来是一样的,彼此间的距离也相等。所以,很明显的在木星周围有三颗运动着的星星,是在这之前未曾见到的。”

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木星卫星的记录....
伽利略也因为这样的观测而被教廷惩罚,郁郁而终。

这一次,朱诺探测器的铝牌上,把他当时记下的这段话.... 重新带回木星....

跟伽利略手稿一起带过去的,还有三个乐高人偶像:伽利略,朱比特(罗马神话的木星之神)和他的妻子朱诺....

44.png

在罗马神话中,朱庇特在自身的四周拉起了云彩做帷幕,以隐藏它的恶作剧。
朱诺可以看穿云雾,揭露她丈夫的本性。朱诺执著放大镜作为追求真理的标志,朱庇特则手握闪电的标记。
而伽利略,则在旅程中带着他的望远镜和天球。

他们三人的名字... 成了这次朱诺探测器最终的意义....

是啊...
这么多年,我们发现你,我们路过你....

我们看着你,只想抱抱你,

我们来,我们走...

现在,我们又来了....

因为,你是木星啊!

ref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6/06/28/science/space/nasa-juno-mission-to-jupiter.html
http://solarsystem.nasa.gov/galileo/gallery/jupiter-orbit6.cf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Esf4QcR0Q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8%AF%BA%E5%8F%B7

----------------
要变成正能量爆棚的鱼饼菇凉:莫名的感觉有一丝悲壮的美

香榭的落叶-:作为一个学物理的算是看懂了大部分吧……感觉事儿君还是很用心的,查资料理脉络都不容易

晚来天欲雨一起吃茶去:对未知心存敬畏

xiao-nicole:我为什么觉得这么感动...

Skylar_Dunn:一片NASA科学文给你写的那么感动

大博博博博有一整块腹肌:遥远的相似性最令人感动,科学谱写的舞曲最令人动容。

斐波那契D:作为人类的一丢丢的自豪,看到它给地球拍的最后一张照片还是有点感动

小白在身边:余淮说的没错 物理是真的很美啊

览觉:热评有一句话“对未知心存敬畏”,我跟同意。是啊,这个宇宙有太多的未知,有无限的可能,地球、人类,都太过渺小。科学家们为了这次探测,都几乎倾注了毕生心血,甚至几代人的科研成果,也仅仅只能靠近。

紫薇更爱赏菊花:挺佩服事儿君的,每次科普文章都下了功夫吧至少我这个文科生是看进去了

IvyAhn:博主,太爱你啦,不仅会八卦,还有这种科普

英国那些事.png

返回顶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